当前位置:学员天地 > 学员风采
重回校园,如沐春风——青岛市老年大学学员开学感受
2021年4月,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天。放眼世界,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,而我们中国却是山河无恙,“风景这边独好”。在这一大背景下,青岛市老年大学于4月初重新开学了,想到即将与老师同学们见面,一起拿起胡琴,讴歌生活,抒发情感,赞美祖国,就使我们广大老师和学员们兴奋无比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
4月8日星期四,是我们18二胡中级一班上课的日子。当我背着二胡走进久违的学校大门,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新的气象。

(摄影:王选民)
教学楼前新建了花圃,栽种了海棠、牡丹、芍药、腊梅等绿植,并建有石径和凉亭,营造了错落有致、曲径通幽的雅致景观。教学楼两侧种植了红叶石楠、女贞、冬青等绿植,形成四季常青的绿化带。在校园的中心位置的花坛,种植了对节白蜡,大冠幅桂花、耐冬,并通过月季等绿植点缀,相得益彰,特别是两棵亭亭玉立的小叶榆造型奇特,别有风味。中间还有赏石点缀,显得更加妙趣横生,生气盎然。门球场外的篱笆网格上蔷薇已生嫩芽,几株双樱含苞欲放,不日即将开花。

(摄影:王选民)
为弘扬校园文化,营造老有所学的文化氛围,在教学楼前西北角的左前方绿化带位置摆放了刻有“老有所学,如饮智泉”的景观石,点出了大学的宗旨和品牌,不仅提升了校园的人文气息,也使大学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浸润人心,使人如沐春风。

来到教学楼大门口的闸机前时,闸机屏幕上就显示出当前体温,伴随着“滴”的一声,闸机门打开了。原来这是学校专门安装的智能识别仪器,具有体温检测和人脸识别功能,只要学员站在闸机口,摘下口罩,小屏幕上就显示学员的体温,并与学籍系统互联,确定是当天上课的学员,并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,闸机才会打开,既防止了“蹭课”现象,又保证了疫情防控安全。为此,在这之前我们每名老师和学员都通过了实名认证工作。“刷脸”就能进学校,很新鲜而又放心,有种回家的感觉。

再次进入明亮的教室,与我们班何国明老师和同学们热情相见,互致问候,大家都为能够再次投入线下教学而高兴万分。坐下以后,发现教室变化很大,灰白色的隔音墙壁素雅清新,新式黑板中间是多媒体大屏,吊顶灯光明亮适中,处处显示出学校的良苦用心和干事创业的精神,这些良好的设施将更方便我们的教学。大家从心底感谢青岛市老年大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优越的学习条件,表示要好好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,绝不辜负学校的周到安排和准备。因此,何老师讲的声情并茂,同学们听得有滋有味,有问有答,教学过程中有独奏有合奏,琴声时而高昂,时而悠扬。两节课酣畅淋漓,效果奇佳,果然不是网上授课能比拟的。

回想一年多来的经历,我们从停课宅家,到云上授课;从克服种种困难运用钉钉网授课听讲,到在青岛市老年大学教学平台继续施教,再到今天线下复课学习,从没有放下手中的二胡。我们班的何国明老师不辞辛苦,每周网上授课,经常发出教学视频讲解示范;同学们热情不减,认真听课并刻苦练琴,不断在教学群里发布自己的二胡录音,又由何老师进行点评,指明优点及不足,明确努力方向。在师生共同努力下,同学们不但没有因为疫情荒废学业,反而普遍有所提高。其中曲弘同学的二胡独奏在“摩罗丹杯山东省老年大学线上文艺展演”中获优秀奖;另外一位姜文瑞同学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,在社区民族器乐小乐队中担任二胡手,为社区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。青岛电视台前期采访报道了他们的活动,受到群众好评。还有几位同学如赵可胜、张芸等经过刻苦努力,也进入了高手行列。所有同学都有较大的进步。回头总结一下,大家收获满满,心情十分高兴而激动。

现在,青岛市老年大学重新开学了,又可以每周和老师同学们相聚,当面切磋琴艺了,又能继续丰富我们的老年生活了,我们非常兴奋。亲眼看到青岛市老年大学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,增添了教学和管理硬件,而且还专门培训了学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,召开了书画院工作会议,又新成立了艺术院,在业务上软件上不断有所建树,我们对未来在青岛市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。
正是:
网上课堂解惑明,音频录像满荧屏。
师尊示范春天里,学员模仿鸟仔声。
网络直播强本领,居家连线有真情。
而今复课成佳话,赞美山河无恙清。
青岛市老年大学是我们圆梦的地方,她为我们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深造机会,为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,使我们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我爱我的班集体,爱青岛市老年大学,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。我坚信伟大的祖国能够抵挡住任何风浪,屹立在东方,长盛不衰。
供稿:器乐综合系18二胡中级一班学员顾懋村